课程名称:我是草原小牧民
适用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音乐三年级上册
所属章节:第二课 草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基本旋律,并能熟练演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及音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或电子琴、关于草原风光的照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草原风光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广阔与美丽。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草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感受。接着引入今天的主题——学习一首关于草原的小牧民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初步感知(10分钟)
1. 教师弹奏一遍歌曲旋律,请学生们闭上眼睛聆听,想象自己是一位快乐的小牧民在草原上奔跑嬉戏的情景。
2. 再次播放歌曲录音,这次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熟悉歌曲的大致曲调。
(三)深入学习(20分钟)
1. 分句教唱: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逐一教授。对于较难掌握的部分,如某些高音或者复杂的节奏点,可以采用慢速重复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 节奏训练:针对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进行专项训练,例如连续八分音符组成的旋律线等。
3. 歌词解析:结合图片或简短的故事讲述,解释歌词含义,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提升(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表演,每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比如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是创编背景故事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五)总结反馈(5分钟)
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同时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最后提醒大家回家后继续复习歌曲,并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自行录制一段歌唱片段发送给老师;
3. 下节课带来一件与草原相关的物品,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七、板书设计:
第2课 草原 我是草原小牧民
- 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 掌握基本节奏型
- 表达对草原的热爱
通过这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我是草原小牧民》不仅教会了孩子们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以及作为草原小主人翁的责任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传递美好声音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