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稳定,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国家近日发布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动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区域生猪产能出现阶段性下滑,导致市场供需关系紧张,猪肉价格波动较大,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项举措,推动生猪生产稳步恢复。
《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内生猪生产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生猪存栏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合理区间,屠宰加工能力与养殖规模相匹配,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优化,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加大对生猪养殖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贷款贴息、保险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二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支持建设现代化养殖场,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生猪生产安全稳定。
四是优化产业布局和流通体系。引导生猪养殖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区转移,推动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构建高效畅通的产销对接机制。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育。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生猪育种、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强养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生猪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生猪生产有望实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