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含答案)原创_34222】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老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老王”这一人物的情感态度。
3. 掌握文章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色。
4. 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 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老王”表达的思想情感。
- 难点:体会文中“愧怍”一词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在叙述中的情感变化。
三、知识梳理
1. 文体与作者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是杨绛,她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我们仨》《干校六记》等。
2. 背景介绍
《老王》是杨绛回忆自己与一位普通劳动者——“老王”之间的交往经历。文章写于1984年,反映了作者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四、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我”与“老王”之间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老王是一个生活困苦、性格孤僻但心地善良的劳动者,他在文革期间受到不公正待遇,生活艰难,却始终保持着对他人的善意。
(二)人物分析
| 人物 | 特点 | 表现 |
|------|------|------|
| 老王 | 孤独、善良、诚实、坚韧 | 送冰、送人、送钱、关心“我”的家人 |
| “我” | 感恩、同情、反思 | 对老王的关心与后来的愧疚 |
(三)关键语句分析
1.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说明老王虽然生活艰难,但仍尽力为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体现出他的善良与责任感。
2.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表现出老王的谦卑与自尊,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愿接受施舍。
3. “我问他多少钱,他不肯收,说‘我送给你,不要钱。’”
——进一步刻画老王的朴实与真诚。
4. “我回家看着天黑了,还下着雨,觉得一清早的,心里不安。”
——暗示作者内心深处对老王的愧疚与反思。
五、主题探究
文章通过“老王”这一平凡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也反映出作者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同时,文章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普通人往往成为被忽视甚至被伤害的对象。
六、写作手法
1. 细节描写:通过对老王动作、语言、外貌的细致描写,塑造出一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
2. 对比手法:将老王的善良与当时社会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心理描写: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展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反思。
七、拓展延伸
1.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老王”这类人的看法。
2. 如果你是“我”,你会如何对待像老王这样的普通人?
3. 阅读杨绛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八、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老王》的作者是( )
A. 鲁迅
B. 杨绛
C. 老舍
D. 巴金
2. 文中“我”对老王的态度是( )
A. 冷漠
B. 嫌弃
C. 同情与愧疚
D. 不屑
二、简答题
1. 老王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 为什么作者在结尾说“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愧怍”?
九、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二、简答题
1. 老王具有善良、诚实、勤劳、坚韧等品质,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 因为“我”在老王去世后才意识到他的善良与付出,感到自己没有真正理解他,因此产生愧疚之情。
十、总结提升
《老王》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冷暖。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文学之美,更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