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描写农村四季生活的诗作,共60首,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如拟人、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感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音频、视频等)
- 课文朗读录音
- 生字卡片
- 诗词配乐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田园”吗?你有没有去过农村?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田园风景?
2. 展示图片:出示几幅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准确,节奏自然。
3. 分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解释诗题:“四时”指一年四季,“田园”指农村,“杂兴”指随兴而作的诗。整首诗是诗人根据四季的农村生活写下的诗篇。
2. 分句讲解:
-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在家纺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承担家务和农活。
-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不懂得种田和纺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却也在桑树下学着种瓜。
3. 讨论交流:
- 诗人笔下的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介绍作者范成大: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田园生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几首,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 创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这首诗,写一首描写自己家乡或校园生活的短诗。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田园生活》,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描写。
七、板书设计:
```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范成大
诗意:描写四季农村生活,表现农民勤劳与生活情趣。
重点词:耘田、绩麻、当家、学种瓜
情感:热爱田园,赞美劳动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语言表达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应加强古诗文的积累与语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