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活动教案:《一个人在家时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在家中独自一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习基本的安全常识,如不随意开门、不玩火、不触碰电器等。
3. 提高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学会拨打求助电话。
二、活动准备:
- 安全教育相关图片或动画视频
- 模拟家庭场景道具(如门、电话、插座等)
- 电话号码卡片(如110、120、119等)
- 教学PPT或故事绘本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爸爸妈妈出门了,你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怎么做?”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出主题。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一个人在家”的故事,内容包括:
- 小明独自在家,听到门外有声音,但他没有开门。
- 他看到厨房的电饭锅正在煮饭,没有去碰它。
- 突然家里停电了,他冷静地拿出手电筒,并拨打了妈妈的电话。
- 最后,爸爸回家后表扬了小明的勇敢和聪明。
3. 讨论与交流(10分钟)
- 教师提问:“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
- 引导幼儿讨论: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 教师总结并补充: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能玩火、不能乱动电器、遇到困难要找大人帮忙。
4.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置几个情境,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 情境一:有人敲门,但不是家长。
- 情境二:发现家里有奇怪的声音。
- 情境三:突然停电,如何处理?
幼儿分组进行演练,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安全知识巩固(7分钟)
教师出示电话号码卡片,教幼儿记住重要的求助电话,并练习拨打流程。
同时,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安全规则,如“不给陌生人开门”、“不玩危险物品”等。
四、延伸活动建议: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安全隐患,如插头、窗户等。
- 绘制“我在家的安全守则”图画,贴在家中显眼处。
- 开展“我是小小安全员”活动,让幼儿轮流担任班级的安全提醒员。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了独自在家时的基本安全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案例,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确保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