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鉴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句诗以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广为流传,成为描写中秋月夜、思念亲人或友人时的经典名句。
全诗如下: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异乡望月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海上生明月”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宁静的月夜图景,月亮从海面升起,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天涯共此时”则点出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在同一轮明月下思念彼此,体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出了思念之深,夜长难眠,心中充满牵挂。诗人通过“怨遥夜”表达对漫长夜晚的不满,实则是对离别之情的无奈与苦闷。
后两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月下徘徊,熄灭灯火却仍舍不得离开那片月光,披上衣服感受夜露的凉意,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想要将这满月的美好寄送给远方的人,但又觉得无法亲手赠送,只能寄托于梦境,期盼早日团聚。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月夜的诗,更是一首表达思念与期盼的抒情之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全诗的精华所在,不仅道出了月光下的共通时刻,也揭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心在一起,便能共享同一轮明月。这种跨越距离的共鸣,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综上所述,《望月怀远》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情诗,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