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实录(张慧莲执教余映潮评点)(

2025-07-27 08:50:55

问题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实录(张慧莲执教余映潮评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08:50:55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实录(张慧莲执教余映潮评点)(】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素养的同步提升。2024年春季学期,张慧莲老师在七年级语文课堂中,围绕部编版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黄河颂》,开展了一堂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教学实践。本文以该课的教学实录为基础,结合余映潮老师的点评,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文本深度解读与情感共鸣的统一。

一、导入: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张慧莲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视频,配合激昂的背景音乐,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壮阔场景之中。她并未直接进入文本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印象与感受,从而自然地引出诗歌的主题。

余映潮老师在评点中指出:“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梳理结构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提出两个问题: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诗歌的结构是怎样的?

通过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学生逐步明确了诗歌的层次:从对黄河的赞美,到对民族精神的礼赞,层层递进,情感浓烈。

余映潮老师评价说:“这一环节设计合理,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赏析: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在精读环节,张慧莲老师选取了几个关键语句进行细致分析,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她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同时,她还结合历史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在民族精神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余映潮老师特别强调:“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应注重‘语言—情感—思想’的融合,避免孤立地分析词句。”

四、拓展延伸:联系现实,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颂》的时代价值,张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学生纷纷发言,有的提到要热爱祖国、珍惜和平;有的则表示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余映潮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语文课堂更具现实意义。”

五、总结反思:回顾内容,升华认识

最后,张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了一项小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心中的“黄河”形象。

余映潮老师总结道:“这节课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

结语

《黄河颂》作为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现代诗,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更是对他们爱国情怀的熏陶。张慧莲老师的这节教学实录,充分展现了语文课堂的温度与深度,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余映潮老师的评点,则进一步提升了这堂课的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