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基本概况及其作者安徒生的生平,掌握其中几篇经典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童话中蕴含的寓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体会作品中真善美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安徒生童话》中几篇代表性作品的内容及寓意;理解童话语言的艺术特色。
- 难点:引导学生从童话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安徒生童话》精选篇章(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
- 多媒体课件(含作者简介、插图、相关视频片段等);
- 学生分组讨论任务单。
2. 学生准备:
- 预习《安徒生童话》中的至少两篇故事;
- 思考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安徒生童话的动画短片,或展示几张经典童话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2. 作者介绍(8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的生平:丹麦著名作家,出身贫寒,一生致力于创作儿童文学,被誉为“世界童话之王”。强调他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现实批判精神,为后续阅读做铺垫。
3. 精选故事共读(15分钟)
选取《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三篇作为共读内容,采用以下方式:
- 朗读与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部分段落,结合图片与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 问题引导:提出关键问题,如“丑小鸭为什么感到孤独?”“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中还拿着火柴?”“皇帝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没穿衣服?”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你认为这些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
- 这些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表演与分享(10分钟)
每组选择一个故事片段进行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后进行点评,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参与感。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安徒生童话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更多安徒生作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未读过的文章,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与家人分享一个你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并记录他们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今后可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更多形式的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