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实用课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项脊轩志》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和情感深度的文言散文。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族、亲情的深情追忆,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篇经典文本讲得生动、深入,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课件以“实用”为核心,围绕文本内容、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其审美鉴赏与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与情感表达方式。
3.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家庭、亲人的深厚感情,体会“细节描写”在抒情中的作用。
4. 素养目标:通过文本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掌握文言文常用词汇与句式。
- 难点:体会“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理解“悲喜交织”的情感层次。
三、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引入课文:
> “你有没有经历过某个地方,虽然普通,却承载着许多回忆?比如老屋、旧书桌、甚至是教室的一角。”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引出《项脊轩志》的主题——“回忆与情感”。
2. 文本初读(10分钟)
-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 教师讲解文章背景:归有光,明代文学家,被誉为“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
- 简要介绍“志”的文体特点:记录个人经历、抒发情感。
3. 词语解析(15分钟)
- 重点字词梳理(如“轩”、“修葺”、“偃仰”、“冥然”等)。
- 句式分析: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 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表达方式。
4. 情节梳理(10分钟)
-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 项脊轩的简陋与修缮;
- 家庭变迁与亲人离世;
- 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寄托。
5. 情感探究(15分钟)
- 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细节最打动你?为什么?
- 教师引导总结:归有光通过“小景小事”表达深沉情感,体现“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 引入“细节描写”概念,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6. 写作借鉴(10分钟)
- 分析文章写作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 鼓励学生模仿写作: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或童年记忆的短文,注重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
四、课堂活动建议
-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再现文中场景。
- 情景剧表演:根据课文内容编排简单剧本,增强理解与参与感。
-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老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运用细节描写。
五、板书设计
```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一、内容概要
二、语言特点
三、情感表达
四、写作手法
五、现实意义
```
六、课后拓展
- 推荐阅读归有光其他作品,如《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
-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唐宋派”文学主张。
- 布置小作文: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我的小屋”或“我的亲人”。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件强调“实用”,注重学生参与与互动,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通过多角度分析与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结语:
《项脊轩志》虽是一篇古文,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永恒的。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学,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是否能触动人心。希望本课件能成为您教学中的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理解与感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