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读后感(作文1600字及读后感作文)】《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参加五猖会的经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压抑与无奈。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鲁迅对封建礼教、传统习俗的批判,也反映了他对童年自由与个性被压制的深切感慨。
“五猖会”是旧时江南地区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迎神赛会,通常在农历五月举行,人们通过祭拜神灵、表演节目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充满期待和兴奋的节日,但在鲁迅的笔下,这场盛会却成为了一场心理上的“灾难”。
文章开篇描写了孩子们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他们一边玩耍,一边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热闹场面。然而,当父亲突然要求鲁迅背诵《鉴略》时,这种期待瞬间被打破。鲁迅写道:“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他当时内心的失落与委屈。原本可以尽情享受节日欢乐的孩子,却被强行拉入了枯燥乏味的学习中。
鲁迅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形象,他严格按照传统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重视读书、考试,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情感需求。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压抑了孩子的兴趣,也剥夺了他们的快乐时光。鲁迅在文中提到:“我那时觉得父亲对我这样严厉,是因为他不懂得我的心情。”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父亲行为的不满与误解,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
在背诵的过程中,鲁迅感到无比痛苦,他的脑海中充满了对五猖会的向往,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如愿。最终,在父亲的催促下,他勉强完成了任务,但也失去了参与五猖会的机会。当他终于赶到现场时,一切都已经结束,只剩下冷清的街道和空荡荡的戏台。这一刻,鲁迅的心理落差达到了顶点,他感到无比失望和沮丧。
通过这段经历,鲁迅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童年被剥夺的遗憾,更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五猖会本应是孩子们欢庆的节日,但在父亲的干预下,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惩罚”。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性,也引发了读者对教育方式的深思。
除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鲁迅还通过对童年记忆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童真的怀念。在他看来,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被束缚在书本和规矩之中。五猖会不仅是他童年的一个片段,更是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象征。
文章结尾处,鲁迅写道:“我至今记得,那一年的五猖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情。它不仅表达了他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也暗示了他对现代社会中教育方式的反思。在当今社会,尽管教育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类似的问题:过度强调成绩、忽视个性发展、压抑孩子的创造力等。这些问题与鲁迅当年所面临的困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读完《五猖会》,我深受触动。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真正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珍惜那些美好的回忆,并从中汲取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五猖会》不仅仅是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文章,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批判精神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弊端,也启发我们思考现代教育的走向。鲁迅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