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在唐代的诗坛中,张谓虽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声名显赫,但他的作品却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意境打动人心。《同王徵君湘中有怀》便是其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佳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张谓与友人王徵君一同游历湘中的时期。湘水悠悠,山色空蒙,正是古人抒发情怀的好地方。然而,风景虽美,却难掩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诗中“秋风起江上,白雁飞南去”一句,以秋风和南飞的雁群为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仿佛预示着离别将至。
“远客归心切,孤舟行路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旅途的艰难。他虽身处异乡,心中却始终牵挂着故乡与亲人。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仕途不顺、漂泊无定的情况下,更显得尤为深刻。
诗的后半部分,“烟波千顷阔,云树一川低”描绘了湘水两岸的广阔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然而,这美景并未带来安慰,反而让诗人更加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他只能在这片山水之间独自徘徊,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去的回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怀人之作,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真挚。
张谓的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怀》,虽未被广泛传诵,却因其真挚的情感与优美的意境,在唐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诗歌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