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及rdquo及的意思_名言名句)】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原诗为:“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此地是荒滩。我欲因此辞俗累,却将心事寄江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常常感叹人心比不上水流的平静,因为人心容易波动、多变,哪怕在平地上也会无端生出是非与纷争。诗人借“水”比喻人心的难以捉摸和变化莫测,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慨。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自然界的万物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像“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样的句子,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这句诗原本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诗中通过描写三峡一带的险滩与江水的奔流,引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他感叹,人心远比流水更加复杂多变,即便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也常常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掀起滔天巨浪。
“人心不如水”,并非贬低人心,而是指出人的情绪容易波动、情绪化,不像水那样清澈、平稳。水可以流淌,也可以静止,但它不会无缘无故地掀起波澜。而人呢?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次误会,都可能引发一场风暴。
这种对比,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是否应该学会像水一样,遇事冷静、处世从容?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利益纠葛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思也愈发难以捉摸。有时候,一句无心之言,就可能让一段友情破裂;一个小小的误解,就能引发一场争吵。
所以,“等闲平地起波澜”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写照,也是一种提醒:做人要懂得克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走得更远、更稳。
刘禹锡的这句诗,虽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人生的真谛。它告诉我们,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