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第7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教学设计))】《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小马过河》
- 适用年级:小学低年级(二年级)
- 授课时间:1课时(40分钟)
- 教学类型:语文阅读与口语表达
-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马在过河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学会通过人物对话分析角色性格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遇事要动脑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故事寓意,体会小马从犹豫到勇敢的心理转变。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出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做法。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角色头饰、教学卡片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小马过河的插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小马过河吗?如果你们是小马,遇到河水深浅不一的情况,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8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思考:
- 小马遇到了什么问题?
- 老牛和松鼠分别说了什么?
- 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3. 精读品析(15分钟)
分组讨论:
-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态度。
- 提问引导:
- 老牛为什么说水很浅?
- 松鼠为什么说水很深?
- 小马为什么会犹豫?
- 最后小马为什么能成功过河?
4. 拓展延伸(8分钟)
开展“我是小马”情景模拟活动:
- 学生扮演小马、老牛、松鼠等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小马一样,遇到过需要自己判断的事情?
5. 总结升华(4分钟)
教师总结:
“《小马过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事情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学会自己思考和尝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像小马一样勇敢、自信。”
五、作业布置
-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遇到的‘小马过河’》,写一件自己通过思考解决困难的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经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需进一步调整或扩展内容,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