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笑脸娃娃》】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模仿笑脸,引导幼儿感受快乐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2. 认知目标:认识“笑脸”的含义,理解笑容是表达开心的一种方式。
3. 行为目标: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微笑,学会用笑脸与他人交流。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表情的娃娃)
- 笑脸贴纸、彩色卡纸、画笔等手工材料
- 音乐《笑一个吧》(轻快的儿歌)
- “笑脸娃娃”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笑一个吧》,并出示几张不同表情的图片,如:“哭脸”、“生气脸”、“笑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表情的不同。
提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时,心里是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一种表情?为什么?”
2. 新授环节(10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内容为:“有一天,小兔子去森林里玩,它遇到了很多朋友。大家看到小兔子的时候都笑了,小兔子也跟着笑了,它觉得特别开心。”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小兔子为什么会开心?如果你看到别人笑,你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总结:“笑脸是一种表达快乐的方式,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感到开心。”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分组进行“笑脸娃娃”制作活动:
- 每位幼儿拿到一张白纸和彩笔,尝试画出自己的笑脸。
- 教师协助幼儿剪贴笑脸贴纸,制作成“笑脸娃娃”手偶。
- 幼儿可以拿着自己做的“笑脸娃娃”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说“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
4.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找笑脸”游戏:
- 教师将“笑脸娃娃”头饰分发给部分幼儿,其他幼儿闭上眼睛。
- 教师说:“请找到一个笑脸娃娃。”被选中的幼儿要做出笑脸动作,并与其他幼儿打招呼。
5.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引导他们分享自己今天有没有对别人微笑。
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今天有没有对谁笑过?”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笑脸娃娃”送给家人,传递快乐。
四、活动延伸:
- 在班级设置“笑脸墙”,每天让幼儿贴上自己的笑脸贴纸,记录快乐心情。
- 鼓励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做“笑脸”手工,增强亲子互动。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手工、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笑脸”的意义,激发他们表达快乐的情感。活动中幼儿参与度高,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后续可结合日常生活,持续引导幼儿关注情绪表达,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注:本文为原创教案设计,内容贴近小班幼儿认知水平,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幼儿园教师实际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