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魏征传)】《新唐书·魏征传》是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纂的《新唐书》中关于唐朝名臣魏征的一篇传记。相较于《旧唐书》,《新唐书》在文风上更为典雅,内容也更加精炼。魏征作为唐初政治家、思想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其生平事迹在《新唐书》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记载。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人。少时孤贫,好读书,有大志。隋末天下大乱,他曾投奔李密、王世充,后归附李唐,成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唐太宗即位后,魏征被任命为谏议大夫,掌管规劝皇帝过失之职。他性格刚直,不避权贵,屡次犯颜直谏,深得唐太宗的信任与尊重。
《新唐书》中记载,魏征曾多次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他主张以民为本,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在他看来,君主若不能听取忠言,便会陷入昏聩;国家若不以德治民,终将走向衰亡。
魏征一生以忠诚正直闻名,虽官至尚书右丞、太子太师,但始终不改其清廉本色。他去世时,唐太宗悲痛不已,亲临吊唁,并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之死,使唐太宗失去了最重要的谏臣,也让他深感失去了一面明镜。
《新唐书·魏征传》不仅记录了魏征的生平事迹,更通过他的言行,展现了唐代初期的政治风貌与士人精神。魏征的形象,在后世被视为忠臣的典范,其谏诤精神也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
综上所述,《新唐书·魏征传》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提醒后人:治国之道,贵在纳谏;为人之道,重在忠诚。魏征的故事,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