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收录于《柳河东集》。文章通过叙述永州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苛政的批判。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目。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词义和句意,但在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需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朗读与品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理解文章结构,掌握“以……为”等特殊句式;
-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比较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 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 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词汇与句式;
-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苛政猛于虎”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体会文章情感;
- 讲解法:结合注释,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捕蛇者的命运”进行讨论,激发思考;
- 情境创设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增强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生活在古代,面对沉重的赋税,你会如何选择?是像蒋氏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还是选择逃避?”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蒋氏有什么印象?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蒋氏生活艰难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 教师点拨:重点讲解“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对比阅读:将《捕蛇者说》与《桃花源记》对比,体会柳宗元不同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情境模拟:假设你是柳宗元,写一段给当权者的谏言;
2. 思维拓展: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苛政”的认识与反思。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蒋氏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批判。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全文;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苛政猛于虎”的理解;
3. 预习下一篇文章,准备课堂分享。
八、板书设计
```
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二、主要讲述蒋氏因捕蛇而受苦的故事
三、中心思想:批判苛政,同情百姓
四、重点词语:以……为、几死者数矣、呜呼
五、写作特色:借事抒情,对比手法
```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文思想内涵的感悟,提升其文化素养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