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去年的树》课堂教学实录】在语文教学中,经典文本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内涵。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正是以一篇充满温情与哲思的童话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联系。
课堂伊始,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而是通过一个简单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你有没有一棵‘去年的树’?”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一提问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巧妙地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他们对“树”这一意象的情感共鸣。
接着,王老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注重朗读与理解的结合。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去读出角色的情感变化,如小鸟对树的牵挂、树对小鸟的回忆、灯火对树的回应等。在朗读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情与孤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在文本分析环节,王老师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上,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他提出了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小鸟会一遍又一遍地寻找树?”“树在临终前说了什么?”“灯火为什么要为树唱歌?”这些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的内涵。
此外,王老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播放了与课文情境相符的音乐和画面,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崧舟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他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将一篇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转化为一场充满温度与深度的语言学习之旅。
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更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了触动与升华。正如王老师所说:“语文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做人。”通过《去年的树》,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语言的美,更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与生命的珍贵。
总之,王崧舟老师的这堂《去年的树》教学实录,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的教学实践,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细细品味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