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精选范文 >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025-08-04 00:39:41

问题描述: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00:39:41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其诗文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蜀中九日登高》是其代表作之一,写于他游历蜀地时,借登高抒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漂泊的感慨。

一、原文

蜀中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冠而,

雁自南来人自北。

二、译文

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我登上故乡的望乡台,

在异乡的宴席上,为远行的人敬酒。

人已厌倦了南方的羁旅生活,

大雁从南方飞来,而我却向北而去。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诗中“九月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答:重阳节。

2. “他席他乡送客杯”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为他人送别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3. “人情已厌南冠而”中的“南冠”指的是什么?

答:“南冠”原指南方的囚徒,此处借指诗人长期漂泊在南方,内心已生厌倦之意。

4. 诗中“雁自南来人自北”一句有何深意?

答:通过大雁南飞与诗人北去的对比,突出诗人远离故土、漂泊无依的处境,寄托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赏析

《蜀中九日登高》虽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全诗通过“九日登高”的典型场景,勾勒出一个游子在异乡望乡、思归的孤寂形象。

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次句写景中含情,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以景结情,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诗中“雁自南来人自北”,既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大雁尚能自由往来,而自己却只能背井离乡,漂泊不定。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勃诗歌中常见的思乡主题,也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善于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特色。

五、总结

《蜀中九日登高》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王勃作为唐代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通过登高望远这一传统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中,使作品具有了普遍的共鸣与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