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春宫曲》古诗赏析】唐代诗人王昌龄,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沉含蓄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边塞、闺怨、宫闱等题材为主,其中《春宫曲》便是其描写宫廷女性心理与生活状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深刻观察与人文关怀。
《春宫曲》原文如下: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宫殿柳丝高。
> 玉窗杏影参差入,罗袖香风断续飘。
> 谁将红烛照花枝,独坐空庭听玉箫。
> 一自君王留翠辇,妾心长似水东流。
全诗共八句,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首联“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宫殿柳丝高”,描绘了春日清晨的宫廷景象:露井边的桃花在微风中悄然绽放,未央宫的柳条高高垂下,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然而,这看似美好的画面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绪。
颔联“玉窗杏影参差入,罗袖香风断续飘”,进一步刻画了宫中女子的生活细节。她们透过雕花的窗户,看到院中杏花的影子,衣袖间飘散着淡淡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她们内心的柔情与哀愁。这里的“玉窗”、“罗袖”等意象,既体现了宫廷的奢华,也暗示了女子被束缚于高墙之内的命运。
颈联“谁将红烛照花枝,独坐空庭听玉箫”,则转入了女子的心理活动。她独自坐在空荡的庭院中,听着远处传来的玉箫声,心中充满惆怅。红烛映照下的花枝,象征着短暂的美好;而“独坐”二字,则凸显出她的孤独与无助。
尾联“一自君王留翠辇,妾心长似水东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女子对君王的思念与期盼,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绝望。自从君王不再前来,她的心就如同东流的江水,永远无法回到原点。这一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总体来看,《春宫曲》不仅是一首描写宫廷春景的诗,更是一首抒发宫女内心情感的作品。王昌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命运,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唐代宫怨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