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林上原文及翻译】《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著作,由韩非所著。其中,《说林》是其重要的篇章之一,分为《说林上》与《说林下》,内容多为寓言故事与历史典故,旨在通过生动的例子阐述治国、处世的道理。
一、原文
说林上
1. 昔者,有王之子,生而啼。左右曰:“此不祥也。”王曰:“何谓也?”对曰:“人之生,啼则喜;今子啼,则不祥。”王曰:“不然。夫人生而啼,是其始也。若不啼,岂能生乎?吾闻之:‘吉凶未定,不可先言。’”
2. 晋献公欲伐虞,荀息曰:“君何不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公曰:“此吾宝也。”荀息曰:“若得道于虞,必取其国;若不得,亦无损也。”公曰:“善。”遂以璧与马,假道于虞。虞公许之。荀息曰:“今可取矣。”公曰:“不可。彼虽小,其君贤,不可轻取。”荀息曰:“夫贪小利而忘大患,此所以亡也。”公乃伐之,灭虞。
3. 楚人有卖矛与盾者,誉其盾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莫能御也。”人问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4.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于是桓公曰:“寡人甚恶紫之臭。”左右曰:“夫紫,非不美也,然君恶之,故不敢服。”桓公曰:“然则寡人之服,非美也。”遂改服他色。
6. 鲁人有公孙龙者,善辩,能诎人之口。尝与孔穿辩,不能胜。公孙龙曰:“我之所以胜者,非口舌之功也,乃理之明也。”孔穿曰:“理之明,非口舌所能穷也。”
7. 郑人有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市,而忘持其度。已得履,曰:“吾忘持其度。”遂反取之。及反,市罢,不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未尽也。”王子期曰:“夫御者,心一而马不乱。今君心在前,而不一,故马失其道。”
9. 魏文侯问李克曰:“夫子之书,何以为主?”李克曰:“臣闻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首。’”
10.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二、译文
1. 从前,有一位国王的儿子出生时哭了起来。左右的人说:“这不吉祥。”国王问:“为什么?”他们回答:“人出生时哭,是不吉利的。”国王说:“不对。人生下来就哭,这是生命的开始。如果不哭,怎么能活呢?我听说:‘吉凶未定,不能随便说。”
2. 晋献公想攻打虞国,荀息说:“您为什么不把垂棘的玉璧和屈地的良马送给虞国,借道给他们?”献公说:“这是我的宝贝。”荀息说:“如果能得到虞国的道路,就能夺取他们的国家;如果得不到,也不会损失什么。”献公说:“好。”于是将玉璧和马送给了虞国,借道而行。虞国答应了。荀息说:“现在可以攻打了。”献公说:“不行。他们虽然小,但君主贤明,不能轻易进攻。”荀息说:“贪图小利而忘记大祸,这就是灭亡的原因。”于是献公出兵,灭掉了虞国。
3.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任何东西都刺不穿。”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任何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答不上来。
4. 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有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上,脖子折断死了。于是他放下农具,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有再出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5.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的人都穿紫色。后来桓公说:“我很讨厌紫色的味道。”身边的人说:“紫色并不难闻,只是您讨厌它,所以不敢穿。”桓公说:“那么我的衣服并不美。”于是换成了其他颜色。
6. 鲁国有个叫公孙龙的人,善于辩论,能驳倒别人。他曾与孔穿辩论,没能取胜。公孙龙说:“我之所以能赢,不是因为口才,而是因为道理清楚。”孔穿说:“道理清楚,不是靠嘴巴就能讲完的。”
7. 郑国有个买鞋的人,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尺码。买好鞋子后,他说:“我忘了带尺码。”于是返回去拿。等他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再也买不到鞋子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试试用脚量一下?”他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8.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后与王子期比赛,三次换马都落在后面。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教全。”王子期说:“驾车的关键在于专心一致,马才会不乱。现在您的心思在前面,不够专注,所以马失去了方向。”
9. 魏文侯问李克:“您写的书,主要讲什么?”李克说:“我听说:‘治理国家有常规,以利民为根本;从政有原则,以执行命令为首。”
10. 孔子去周朝参观太庙,看到一个铜人,嘴里封着三道嘴,背后刻着铭文:“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多失败;不要多做事,多做事多灾祸。”
三、结语
《韩非子·说林上》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揭示了人性、治国、处世的道理。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哲理,也极具现实意义,至今仍能引发人们的深思。韩非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