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精选范文 >

原版三字经翻译及原文

2025-08-04 19:52:46

问题描述:

原版三字经翻译及原文,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19:52:46

原版三字经翻译及原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自南宋时期流传至今,内容简练、朗朗上口,深受历代学子喜爱。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讲述人生道理、历史知识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启蒙读物。

以下为《三字经》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意义: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翻译: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天性原本相差不大,但后天的习惯却让彼此变得不同。

如果不去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翻译: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当孟子逃学时,他的母亲就剪断织布机上的线,以此告诫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北朝的窦燕山,教导子女有良好的方法,

他教育五个儿子,最终都成名成家。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

抚养孩子却不加以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孩子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

小时候不学习,长大后能做什么呢?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翻译: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作为孩子,在年少时就应该亲近老师和朋友,

学习礼仪和待人接物的道理。

原文: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翻译:

东汉的黄香,九岁时就能为父亲温暖床席,

孝顺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兄长,

尊敬长辈,从小就应该懂得。

原文: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翻译: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和知识。

知道一些数字,认识一些文字。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

从百到千,从千到万。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翻译:

天地人称为“三才”,

日月星称为“三光”。

“三纲”指的是君臣之间要讲道义,父子之间要亲爱,夫妻之间要和睦。

原文: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翻译:

春夏秋冬是四季,

四季循环不断。

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

这四方对应着中央。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翻译:

水火木金土是五行,

它们来源于自然的规律。

仁义礼智信是五种基本道德,

这些品德不能混乱。

结语:

《三字经》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它不仅是一部启蒙教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和理解《三字经》,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体会到古人对教育、伦理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