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成语解释】“无人问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物或地方非常冷清,没有人去关注、过问或前来探访。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些被忽视的领域、产品、项目,或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成语来源
“无人问津”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大,民物之众,而能以一言动之者,未之有也。故曰:‘士之不遇,非其道也;时之不济,非其才也。’”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无人问津”,但成语的含义与当时社会对人才被埋没的现象有所呼应。后来,“无人问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成语释义
“无”表示没有,“人”指人们,“问”是询问、打听,“津”原意是渡口,引申为关注、探询。合起来就是“没有人来询问、打听”,即没有人关心、过问。
用法示例
1. 这项技术虽然很有潜力,但由于市场认知度低,至今仍无人问津。
2. 老街上的老茶馆早已无人问津,只有偶尔几位老人会来坐坐。
3. 他写的书内容深刻,却因出版渠道有限,一直无人问津。
使用场景
“无人问津”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 描述某个项目、产品或创意缺乏关注度;
- 表达对某些被忽视的人或事物的惋惜;
- 形容某个地方或现象冷清、寂寥。
成语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门可罗雀、冷冷清清、人迹罕至
- 反义词:门庭若市、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总结
“无人问津”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现象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忽视那些暂时被忽视的事物,因为它们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冷清与孤独时,保持耐心与坚持,或许未来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