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二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 理解诗中描绘的草原风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识记“敕、勒、穹、庐”等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代民歌的优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草原的辽阔景象。
三、教学难点:
- 理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等句的意境。
- 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画面感。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草原风景图、背景音乐(如《草原上升起红太阳》)、生字卡片。
-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 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敕勒歌》。”
2. 初读感知(8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3. 理解诗意(10分钟)
- 出示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教师讲解词语意思:
- “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即北方草原。
- “阴山”:山脉名,位于内蒙古一带。
- “穹庐”:像圆顶的帐篷,比喻天空。
- “四野”:四面的田野。
-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色?”
4. 深入品读(10分钟)
-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为什么?”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 播放轻柔的草原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再分享感受。
5. 巩固练习(7分钟)
- 完成生字书写练习:“敕、勒、穹、庐”。
- 课堂小游戏:“找朋友”——将诗句与对应的图画连线。
- 背诵比赛:分组背诵,评选“背诵小能手”。
6.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敕勒歌》是一首描绘草原美景的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鼓励学生课后向家人介绍这首诗,并画一幅“我心中的草原”。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敕勒歌》,并给家长讲一讲诗的内容。
2. 画一幅“我心中的草原”,并配上一句诗。
七、板书设计:
```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八、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发言,逐步提高古诗欣赏能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