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老舍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北方,尤其是北京,春节的气氛尤为浓厚。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事情,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渐渐结束。
腊月的初八,是“腊八”,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有的还泡腊八蒜。腊八过后,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人们开始忙着买年货,杀猪、宰羊、做豆腐、炸麻花、蒸年糕,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也叫“小年”。这一天,人们要祭灶王爷,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过了这一天,年味儿更浓了,大家开始打扫房屋,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欢欢喜喜地吃一顿团圆饭。饭后,孩子们会得到压岁钱,大人则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午夜时分,鞭炮声此起彼伏,象征着辞旧迎新。
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景象。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热闹极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笼,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像白天一样。
北京的春节,是一幅热闹而温馨的画卷,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它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忘却烦恼,沉浸在欢乐与希望之中,迎接新的一年。
这就是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一个充满温情与民俗气息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