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作文】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总是强调:“写作文要‘听话’。”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让我在写作的路上走了不少弯路。
“听话”是什么意思呢?起初,我以为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字数写够,结构完整,用词准确。但后来我才明白,“听话”不仅仅是表面的遵守规则,更是一种对写作本质的理解和尊重。
小时候,我总喜欢在作文里加入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有一次写《我的理想》,我写道:“我想变成一只会飞的鱼,游过大海,穿过云层,去看世界。”老师看完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如果能结合现实一点,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那一刻,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听话”就意味着不能有个性?是不是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模板来写?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听话”的真正含义。它不是束缚思维的枷锁,而是引导我们找到表达的正确方向。就像学走路一样,一开始需要扶着栏杆,但最终要学会自己走。写作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在以后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我原本想写一次失败的经历,但想到老师常讲的“要写积极向上的内容”,便选择了参加运动会的场景。虽然写得不错,但我总觉得少了点真实感。直到后来,我鼓起勇气写了一篇关于考试失利、内心挣扎的文章,结果老师不仅表扬了我的真诚,还鼓励我继续这样写下去。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在“听话”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我依然会认真听老师的建议,但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真正的写作,不只是完成一篇作业,更是心灵的表达。
“听话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而是在规矩中寻找自由,在规范中展现个性。只有真正“听话”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