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精选范文 >

辛弃疾《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赏析)

2025-08-09 22:11:18

问题描述:

辛弃疾《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赏析),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22:11:18

辛弃疾《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赏析)】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他的词作多慷慨激昂,充满家国情怀与个人悲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是其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写于他被贬至建康(今南京)期间,借登高远望抒发内心郁结。

全词如下: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无穷。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以“登建康赏心亭”为题,开篇即描绘出一幅辽阔的秋景图:“楚天千里清秋”,一个“清”字,既点明季节,又暗含词人心境的冷清与孤寂。接着“水随天去无穷”,水天相接,无边无际,象征着词人内心的思绪也如江水般绵延不绝。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里用自然景物来映射内心情感。“遥岑”指的是远处的山峦,它们仿佛在向词人倾诉愁绪和怨恨。而“玉簪螺髻”则是对山形的比喻,形容其秀美但又带着几分凄凉,暗示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一句将画面拉近,夕阳下的高楼,孤雁的叫声,勾勒出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形象。辛弃疾虽身处江南,却心系北方故土,这种身份上的错位与心理上的孤独感在此得到深刻体现。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整首词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句。吴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着武将的抱负与豪情。词人反复抚摸武器,用力拍打栏杆,表达的是满腔热血却无人理解的愤懑与失落。一句“无人会,登临意”,道出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下阕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借古讽今,进一步深化主题: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提到张翰因思乡而辞官归隐的故事,辛弃疾借此反问:难道我也要像他一样只顾个人安逸吗?显然,他是不愿退隐的,心中仍有报国之志。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指刘备,这里借古讽今,批评那些只顾谋私利、贪图享乐的人。辛弃疾不屑于效仿他们,他更希望像刘备那样有大志向、有担当。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句化用了《世说新语》中“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深惋惜。树尚且因岁月而凋零,人又怎能不感叹呢?

最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人感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与抱负,却无人理解,只能独自流泪。这里的“红巾翠袖”原指女子,此处可能是借代,表达一种寂寞与无助的情绪。

综上所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词,更是一首抒发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作。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精神风貌。这首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与人生感悟的深刻写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