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娃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责备”“吹动”“帮助”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风娃娃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只凭热情;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
- 理解风娃娃在帮助别人时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 体会风娃娃从“热心”到“后悔”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
- 理解“风娃娃虽然好心,但方式不对,结果却适得其反”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角色扮演头饰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娃娃》这篇课文,谁能说说风娃娃是怎么来的?”
2.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教师出示图片或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大意。
3. 引导学生思考:“风娃娃一开始是怎样的?他做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阅读,理解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课文,重点讲解“风娃娃吹动风车、吹跑风筝、吹倒小树”等情节。
- 提问:“风娃娃为什么吹动风车?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 引导学生讨论:风娃娃的行为是出于好意,但方式是否恰当?
2. 情感体验,体会变化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风娃娃的心理变化:“风娃娃一开始很兴奋,后来为什么会难过?”
-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风娃娃,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三)角色扮演,加深理解(1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风娃娃、老爷爷、孩子们等角色。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并评价表演中的语言、动作是否符合人物性格。
3.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风娃娃虽然想帮助别人,但没有考虑到实际效果,结果反而带来了麻烦。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8分钟)
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你想帮助别人,但结果却不好。”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帮助别人?”
3. 教师总结:帮助别人要讲究方法,不能只凭热情,要懂得尊重他人、考虑后果。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帮助他人也要讲方法”。
2. 布置作业:
- 写一段话,描述你生活中一次“好心办坏事”的经历。
-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
《风娃娃》第二课时
——帮助别人也要讲方法
风娃娃 → 好心 → 方式不对 → 结果不好
(热情) (帮助)(麻烦)
```
七、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引导学生理解“方法的重要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