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折纸《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青蛙的基本外形特征,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
2. 技能目标: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对称折叠、翻折等基本折纸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培养耐心和细致的观察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 材料准备:正方形彩纸若干(颜色可自选)、铅笔、橡皮、剪刀(儿童安全剪刀)、胶棒或双面胶。
-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温馨、整洁的操作区,便于幼儿进行折纸活动。
- 知识准备:提前让幼儿观看青蛙的图片或视频,帮助他们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青蛙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如“有大眼睛、长舌头、会跳”等。接着引出今天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来用纸折一只可爱的青蛙!”
2. 教师示范(10分钟)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折纸步骤,注意语言要简明易懂,动作要慢而清晰:
- 第一步:将正方形纸张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三角形。
- 第二步:将两个角向中心线折叠,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 第三步:将底部向上折叠,形成青蛙的身体部分。
- 第四步:翻转纸张,把两侧的角向外翻开,形成青蛙的腿。
- 第五步:用笔画出青蛙的眼睛,或者用贴纸装饰。
3. 幼儿操作(15分钟)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尝试折纸。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
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5. 活动延伸(2分钟)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更多不同形状的动物,培养亲子互动和创造力。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折纸青蛙”为主题,结合了幼儿的兴趣点,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折纸步骤,个别幼儿需要更多指导,今后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分层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五、注意事项:
- 使用儿童安全剪刀,确保操作过程中无安全隐患。
- 提醒幼儿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 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更详细的步骤图或一对一指导。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