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个位、十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教具、生活实例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算法,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难点:理解并正确运用“进位”和“退位”的规则,特别是在连续进位或退位时的计算步骤。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练习本
- 学具:每人一套数字卡片、练习纸
-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例题和动画演示)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课题:
> “今天,小明去超市买了几样东西。他买了一支笔,价格是15元;又买了一个橡皮,价格是8元。他给了收银员2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复习10以内加减法
通过口算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计算基础,为新知识做铺垫。
(2)学习100以内加法(不进位)
例如:23 + 14 = ?
-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2个十和3个一,再摆1个十和4个一;
- 合并后,得到3个十和7个一,即37。
(3)学习100以内加法(进位)
例如:28 + 15 = ?
- 先算个位:8 + 5 = 13,写3进1;
- 再算十位:2 + 1 + 1 = 4,结果是43。
(4)学习100以内减法(不退位)
例如:37 - 12 = 25
(5)学习100以内减法(退位)
例如:42 - 18 = ?
- 个位:2 - 8 不够减,从十位借1,变成12 - 8 = 4;
- 十位:3 - 1 = 2,结果是24。
教师边讲边板书,结合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
出示几道练习题,如:
- 36 + 27 = ?
- 54 - 19 = ?
- 48 + 32 = ?
- 65 - 28 =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组题目,并派代表上台讲解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下几点:
- 加法中“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 减法中“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
- 计算时要细心,避免粗心错误。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0道加减法题);
2. 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简单的购物计算,记录下购买物品的价格和总金额。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结合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方法。部分学生在进位和退位计算中仍存在困难,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个别辅导。
---
备注:本教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