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实验:《摩擦起电》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某些物体经过摩擦后可以产生静电。
2. 技能目标:能动手操作实验材料,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塑料尺子或气球若干
- 碎纸屑(可提前剪成小片)
- 毛巾或毛皮(用于摩擦)
- 小盘子或浅容器
- 实验记录表(简单图画形式)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冬天脱毛衣时,头发会炸起来,或者衣服上粘着很多小碎屑?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兴趣。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摩擦起电’。”
2. 实验操作(15分钟)
步骤一:观察与猜测
教师出示塑料尺子和碎纸屑,问:“如果我把尺子放在碎纸屑上,会发生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步骤二:动手实验
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 用毛巾或毛皮快速摩擦塑料尺子(或气球)。
- 然后将摩擦后的尺子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过度用力。
步骤三:观察与交流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实验结果:“你看到了什么?纸屑是不是被吸起来了?”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现象。
3.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当塑料尺子和毛巾摩擦后,它就能把小纸屑吸起来。这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它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4. 延伸活动(5分钟)
提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棒、塑料瓶等),让幼儿尝试摩擦后是否也能吸起纸屑,进一步探索哪些材料容易产生静电。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摩擦起电”小实验,记录下实验过程。
-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了静电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部分幼儿在操作中需要更多的引导,今后可在实验前进行更详细的示范讲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六、注意事项:
- 实验材料要安全、无尖锐边缘;
-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桌面整洁,防止碎纸屑散落;
- 鼓励幼儿轮流操作,避免争抢。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年龄段,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注重动手操作与观察表达,符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