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这一数学学习内容的基本思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读题—分析—解答—反思”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培养认真审题、细致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合理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进行解答。
-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准确识别关键信息,避免因信息干扰而产生误解或错误解答。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实物道具(如小棒、图片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文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引入课题:
>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3支铅笔,每支2元,还买了一块橡皮,花了1元。他给了收银员1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引出“解决问题”的主题。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读懂题目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给出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步: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判断是否需要用到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
- 第三步:列式计算
根据分析结果,写出正确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 第四步:检查答案
鼓励学生在完成计算后,再次核对题目要求,确保答案符合实际。
3. 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道实际问题卡片,如:
> “学校要为每个班级配备12个书包,全校共有6个班,已经准备了50个书包,还需要再买多少个?”
各组讨论并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完成后,每组派代表汇报思路和答案。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几道不同类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完成,如:
- 小红每天背5个单词,一周(7天)共背了多少个?
- 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站后下车12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订正,强调解题步骤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五、作业布置
- 完成课本第XX页的“解决问题”练习题;
- 自己编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六、板书设计
```
解决问题
┌───────────┐
│ 读题 │
├───────────┤
│ 分析 │
├───────────┤
│ 列式计算 │
├───────────┤
│ 检查答案 │
└───────────┘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次教学围绕“解决问题”展开,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在分析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在今后教学中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