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2019年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和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引发关注。为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管理,保障母婴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和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旨在进一步明确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以及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确保相关服务的专业性与安全性。
以下是对该办法的核心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主要内容概述
项目 | 内容概要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包括产前检查、助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 |
许可管理 | 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机构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专项技术服务许可,经审核合格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 |
人员资格 | 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并通过专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
监督管理 | 卫生行政部门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实施动态监管,定期检查机构资质及人员执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法律责任 | 对未取得许可或不具备资质的机构或个人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
二、关键条款解读
1. 许可申请条件
- 机构需具备合法执业资质;
- 配备符合要求的医疗技术人员;
- 具备必要的设备和场所;
-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
2. 人员资格要求
- 医师需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
- 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需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
- 所有从业人员需接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
3. 许可有效期与延续
- 许可有效期一般为5年,到期前需重新申请;
- 未按时申请或未通过复审的,将被注销许可。
4. 违规处理机制
-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如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等,将依法责令停止服务;
- 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意义与影响
《2019年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和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母婴保健领域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严格准入制度和人员资质管理,不仅提升了母婴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也为广大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了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同时,该办法也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结语:
母婴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2019年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和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实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安心、放心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