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难的意思】“毁家纾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民族或正义的事业,不惜变卖家产、牺牲个人利益,以解救危难。这个成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毁家纾难 |
拼音 | huǐ jiā shū nàn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捐身济难,毁家纾难。” |
释义 | 指为了解除国家或集体的危难,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甚至牺牲家庭利益。 |
用法 | 多用于赞扬那些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的人。 |
近义词 | 舍生取义、慷慨赴义、鞠躬尽瘁 |
反义词 | 坐视不管、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
二、历史背景与典型人物
“毁家纾难”最早见于古代史书,多用于描述忠臣良将或爱国志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例如:
- 东汉时期的王符:他主张改革政治,反对腐败,曾因批评时政而遭贬谪,但他仍坚持写书著述,关心国事。
- 南宋时期的文天祥:他在元军入侵时,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抵抗,最终被俘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这些人物都体现了“毁家纾难”的精神,他们并非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毁家纾难”虽然不再常见,但其精神依然值得学习和传承。它提醒我们:
- 在面对社会危机或公共事务时,应有责任感和担当;
- 个人利益应服从于更大的集体利益;
- 真正的英雄,往往是在关键时刻选择牺牲自己、成就他人。
四、总结
“毁家纾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强调了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为国为民的价值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是值得弘扬和传承的。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为国为民,牺牲个人利益 |
历史背景 | 多见于古代忠臣、烈士事迹 |
现代意义 | 弘扬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
核心价值 | 无私、担当、大义 |
通过理解“毁家纾难”的含义及其背后的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人物的崇高品格,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毁家纾难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