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意思】“怙恶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明知自己行为错误却依然不悔改的人。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见,但在文学、新闻或正式场合中使用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怙恶不悛
拼音: hù è bù quān
出处: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有勇而无义,是为乱也;小人有勇而无义,是为贼也。今子犯之,是为贼也。夫子(指孔子)曰:‘怙恶不悛,不可与处。’”
字面意思: “怙”意为依仗,“恶”指罪恶,“悛”意为悔改。合起来就是“依仗罪恶而不悔改”。
现代含义: 指一个人犯了错误,不仅不反省,反而继续做坏事,不知悔改。
二、用法与语境
- 适用对象: 多用于形容成年人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当,却仍然坚持错误做法的人。
- 感情色彩: 含贬义,带有强烈的谴责意味。
- 常见搭配: “怙恶不悛之人”、“怙恶不悛的罪犯”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作恶多端、屡教不改、死不悔改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幡然悔悟 |
四、例句解析
1. 例句1:
“他多次触犯法律,仍怙恶不悛,最终被依法严惩。”
分析: 表明此人明知违法却不停止,说明其顽固不化。
2. 例句2:
“领导指出,公司内部存在一些怙恶不悛的员工,必须严肃处理。”
分析: 强调对不良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五、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评判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明知错误却不思悔改的人。它不仅强调行为的严重性,还突出了个体对错误的执着态度。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以避免误解或过度指责。
成语 | 怙恶不悛 |
拼音 | hù è bù quān |
出处 | 《左传·隐公四年》 |
含义 | 依仗罪恶而不悔改 |
用法 | 贬义,用于批评顽固不改的人 |
近义词 | 作恶多端、屡教不改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幡然悔悟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怙恶不悛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