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意思是什么】“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专注或害怕时,停止呼吸、压低声音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画面感。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屏息敛声 |
拼音 | bǐng xī liǎn shēng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含义 | 指屏住呼吸,低声说话,形容非常紧张、谨慎或害怕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恐惧或专注时的表现,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
近义词 | 神经紧绷、噤若寒蝉、低声细语 |
反义词 | 放声大笑、大声喧哗、无所顾忌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虽未直接出现该成语,但类似情境可见。 |
二、使用示例
1. 文学作品中
在小说中,当主人公面临危险时,常常会“屏息敛声”,以避免被敌人发现。
2. 日常生活中
当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做错事,担心被人发现时,也会“屏息敛声”。
3. 影视剧中
在悬疑或动作片中,角色在潜入或躲避时,常用“屏息敛声”来营造紧张氛围。
三、注意事项
- “屏息敛声”强调的是心理和行为的双重表现,不能只理解为“不出声”。
- 在正式写作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生搬硬套。
- 该成语偏书面化,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屏息敛声”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情绪和状态的表达方式,适用于多种文学和现实场景。
以上就是【屏息敛声意思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