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于鸿毛是什么意思】“轻于鸿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极其轻微、微不足道。这个成语来源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说,人的死有不同意义,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则比鸿毛还轻。
一、
“轻于鸿毛”比喻事情非常轻微,不值得重视。它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价值或事物的重要性。与之相对的是“重于泰山”,表示极为重要或意义重大。
在日常生活中,“轻于鸿毛”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不屑或轻视。例如:一个人为了蝇头小利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就可以说他的行为“轻于鸿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举例 |
轻于鸿毛 | 比鸿毛还轻,形容极轻微、不重要 | 司马迁《报任安书》 | 他的行为轻于鸿毛,毫无价值 |
重于泰山 | 比泰山还重,形容极为重要或有意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 他为国捐躯,死得重于泰山 |
成语来源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 | 《报任安书》 | 用于强调生死的意义 |
常见用法 | 形容事物或行为的价值、意义大小 | 日常交流、文学作品 | “他的贡献重于泰山,值得尊敬” |
三、延伸理解
“轻于鸿毛”不仅是对事物的客观评价,也常带有主观判断。比如,在历史人物中,有人因忠诚、奉献而被后人铭记,他们的生命“重于泰山”;而有些人则因自私、贪婪而被视为“轻于鸿毛”。这种对比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现代社会,“轻于鸿毛”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被琐事牵绊,要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行为和选择会影响人生的重量,不应轻易对待自己的言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轻于鸿毛”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轻于鸿毛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