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方式以及举例】残疾人保障金,是指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时,需向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缴纳的一种费用。该费用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培训和福利等,是国家为保障残疾人权益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一、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方式
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主要依据以下几项因素:
1. 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指单位在岗的正式员工数量,不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等。
2.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指单位实际雇佣的残疾职工人数。
3.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通常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计算。
4.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差额:即单位应安排但未安排的残疾人人数。
计算公式如下:
> 残疾人保障金 =(单位在职职工总数 × 1.5% -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 征收比例
其中:
- 1.5% 是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
-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由地方政府每年公布;
- 征收比例一般为100%,即全额征收。
二、残疾人保障金的举例说明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过程。
项目 | 数值 |
单位在职职工总数 | 200人 |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2人 |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 6000元/月 |
征收比例 | 100% |
计算步骤:
1. 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200 × 1.5% = 3人
2. 差额 = 3 - 2 = 1人
3. 残疾人保障金 = 1人 × 6000元/月 × 12个月 × 100% = 72,000元
因此,该单位需缴纳残疾人保障金72,000元。
三、注意事项
1. 各地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咨询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或财政部门。
2. 对于已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可申请减免或免征。
3. 企业应按时申报并缴纳,避免因逾期缴费产生滞纳金。
四、总结
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核心在于单位职工人数、残疾人就业情况及当地工资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残疾人就业,或按规定缴纳保障金,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关键点 | 内容 |
计算公式 | (职工总数 × 1.5% - 实际安排人数)× 社会平均工资 × 征收比例 |
适用对象 | 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 |
缴费依据 | 地方政策、职工人数、残疾人就业情况 |
缴费时间 | 每年定期申报缴纳 |
减免政策 | 部分地区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减免 |
如需了解具体地区的征收标准,建议直接联系当地残联或税务机关获取最新信息。
以上就是【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方式以及举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