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背诵口诀】“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谋略智慧。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许多人总结了相应的背诵口诀,帮助快速掌握这三十六种策略。以下是对“三十六计背诵口诀”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记忆。
一、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史·梁本纪》,后来在明清时期逐渐完善,成为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它分为六套计策,每套六计,分别是:
1. 胜战计
2. 敌战计
3. 攻战计
4. 混战计
5. 败战计
6. 走战计
每计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应对策略,是古代兵法中极具实用价值的内容。
二、三十六计背诵口诀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根据三十六计的顺序编排了朗朗上口的口诀。以下是常见的背诵口诀:
序号 | 计名 | 口诀 |
1 | 胜战计 | 全军避敌,智取不争 |
2 | 围魏救赵 | 攻其所必救,解围之策 |
3 | 借刀杀人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4 | 以逸待劳 | 守而不战,静待其疲 |
5 | 空城计 | 面对强敌,虚张声势 |
6 | 苦肉计 | 自伤己身,骗敌信任 |
7 | 敌战计 | 对敌而战,刚柔并济 |
8 | 声东击西 | 欲攻其左,先动其右 |
9 | 无中生有 | 造势惑敌,虚实结合 |
10 | 暗度陈仓 | 假意行军,暗中进袭 |
11 | 笑里藏刀 | 表面友好,实则暗算 |
12 | 顺手牵羊 | 乘隙而取,不费力也 |
13 | 攻战计 | 主动出击,攻其不备 |
14 | 偷梁换柱 | 暗中替换,以假乱真 |
15 | 指桑骂槐 | 间接指责,威慑敌人 |
16 | 假道伐虢 | 借路灭国,借机扩张 |
17 | 借尸还魂 | 旧事重提,死灰复燃 |
18 | 调虎离山 | 引诱对手,使其孤立 |
19 | 混战计 | 混乱之中,伺机而动 |
20 | 釜底抽薪 | 断其后援,瓦解敌势 |
21 | 混水摸鱼 | 利用混乱,趁机行动 |
22 | 金蝉脱壳 | 虚晃一枪,脱身而去 |
23 | 空中楼阁 | 无根之术,难以为继 |
24 | 美人计 | 以色诱人,迷惑敌将 |
25 | 败战计 | 败局已定,退而求生 |
26 | 走为上计 | 保存实力,择机再起 |
27 | 假痴不癫 | 装傻示弱,迷惑敌人 |
28 | 破釜沉舟 | 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
29 | 背水一战 | 无路可退,奋力一搏 |
30 | 闭门羹 | 拒绝交涉,坚守阵地 |
31 | 走战计 | 退守避敌,另寻良机 |
32 | 以卵击石 | 力不从心,自取灭亡 |
33 | 投石问路 | 先探虚实,再图进取 |
34 | 走为上计 | 保存实力,避免损失 |
35 | 走投无路 | 陷入绝境,孤注一掷 |
36 | 无计可施 | 局势已定,无力回天 |
三、总结
通过以上口诀和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三十六计”的内容与应用。虽然这些计策最初用于战争,但其背后的战略思维同样适用于现代生活、商业竞争、人际交往等多个领域。
建议初学者结合历史背景和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条计策的具体出处或应用实例,可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三十六计背诵口诀】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