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的是】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知识通常被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也被称为“描述性知识”,它主要用来描述事实、概念、原理等信息,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静态表达。
一、
陈述性知识是指人们对于事物、事件、关系、规则等的描述性内容,它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这类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表达和传递,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例如,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是一种陈述性知识;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也是一种陈述性知识。
与之相对的是程序性知识,它强调的是“怎么做”,如如何骑自行车、如何解方程等,属于技能类的知识。
因此,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是因为它主要描述事物的状态、性质、关系等内容,而不是操作过程或行为方式。
二、表格对比
类别 | 名称 | 定义 | 回答问题 | 示例 |
陈述性知识 | 描述性知识 | 用于描述事实、概念、原理等静态信息 | 是什么?为什么? | 地球绕太阳转;光合作用的过程 |
程序性知识 | 操作性知识 | 关注如何完成某项任务或操作 | 怎么做? | 骑自行车;解一元二次方程 |
三、结语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区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助于更有效地组织内容和设计教学策略。陈述性知识作为基础性的认知内容,是构建更高层次能力(如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前提。因此,明确“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结构与功能。
以上就是【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的是】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