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中国传统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和尊严而牺牲生命,也不愿为了保全性命而放弃原则或人格。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气节、尊严和品格的高度重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宁为玉碎 | 愿意像美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却无价值 |
不为瓦全 | 不愿意为了保全自己而丧失人格或尊严 |
整体意思:宁愿保持高洁的品质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失去尊严。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北齐书·元景安传》:“若其不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是说,如果不能忠诚于国家,宁愿像玉一样破碎而死,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却毫无价值。
后来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曾引用此语表达人物的气节与选择。
三、引申意义
方面 | 解释 |
个人品德 | 强调坚守原则,不妥协、不屈服 |
历史人物 | 如文天祥、岳飞等,都是“宁为玉碎”的典型代表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在面对压力或诱惑时,坚持自我、维护正义的精神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职场中:有些人宁愿辞职也不愿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 社会道德:面对不公,有人选择站出来发声,而不是沉默;
- 个人成长: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核心含义 | 宁愿保持尊严而死,也不愿苟活失节 |
出处 | 《北齐书》 |
历史人物 | 文天祥、岳飞等 |
现代意义 | 坚守原则、维护正义、不妥协的精神 |
表达方式 | 常用于赞扬有气节、有骨气的人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仅是一种人生选择,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当坚守内心的信念,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尊严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