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是什么意思】“千夫所指”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被众人指责、批评或唾弃。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或犯了众怒的人,最终遭到广泛谴责。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千夫所指 |
拼音 | qiān fū suǒ zhǐ |
出处 | 《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
释义 | 形容一个人被众人指责、攻击,处于众矢之的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某人因行为不当而遭到广泛批评。 |
近义词 | 众矢之的、遭人唾骂、人神共愤 |
反义词 | 人人称颂、口碑载道、受人尊敬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千夫所指”最早出自《汉书·王嘉传》,原文为:“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被一千个人指着骂,即使他没有生病,也会因此而死。这说明在古代社会中,舆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旦被大众所唾弃,后果非常严重。
后来,“千夫所指”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触犯众怒的人,常常成为人们批评和指责的对象。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社会新闻 | 某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曝光,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可谓“千夫所指”。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一个恶霸,欺压百姓,最终被村民联合起来讨伐,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
日常生活 | 有人在公共场合做出不文明行为,被周围人纷纷指责,也可以说是“千夫所指”。 |
四、注意事项
1. “千夫所指”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2. 该成语强调的是“众人的指责”,而非单纯的批评或反对,因此更适用于群体性、公开性的批判。
3.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网络暴力、舆论压力等现象,但需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五、总结
“千夫所指”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因行为不当而被众人指责、攻击的意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舆论力量的重视,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言行举止应更加谨慎,避免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