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是什么意思】“掣肘”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来自外部的阻碍或牵制,使得行动无法顺利进行。这个词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尤其在描述政策执行、项目推进或团队协作时较为常见。
一、
“掣肘”原意是指拉住胳膊肘,比喻在做事情时受到外力的牵制或干扰,导致行动受阻。它通常用来形容因人为因素或制度性障碍而影响工作效率或决策实施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掣肘”可以出现在多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管理、职场等。其核心含义是:行动被限制,难以自主推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描述 | 出处 | 用法 | 同义词 | 反义词 |
掣肘 | 拉住胳膊肘,比喻受牵制或阻碍 | 《左传》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行动受阻 | 阻挠、牵制、妨碍 | 自由、顺畅、自主 |
例子 | 在项目推进中,由于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导致项目被掣肘 | —— | 常用于分析问题原因 | 干扰、阻碍 | 支持、协助、推动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政府政策执行
- 一些政策在地方执行时,可能因资源不足或地方政府配合度低而被掣肘。
2. 企业内部管理
- 如果高层与基层意见不合,可能导致决策无法有效落实,形成掣肘现象。
3. 团队协作
- 在跨部门合作中,如果沟通不畅或职责不清,也可能出现掣肘。
四、结语
“掣肘”不仅是一个形象的动词表达,更是一种现实中的常见现象。理解这个词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识别和应对阻力,提升效率和执行力。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因掣肘而导致的低效或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