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什么】在历史研究中,对于古代帝国的称呼往往带有后世的视角和理解。东罗马帝国作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明实体,其名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存在差异。本文将对“东罗马”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在史学界的不同称呼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东罗马帝国,通常指的是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位于东部的那部分政权。由于其首都位于拜占庭(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因此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然而,这一名称并非当时官方使用,而是后世史学家为了区分西罗马帝国而采用的称呼。
在西方历史学界,尤其是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人们习惯于将东罗马称为“希腊帝国”或“拜占庭帝国”,这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东罗马文化、语言和宗教的误解。实际上,东罗马帝国的居民自称为“罗马人”(Romans),他们认为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随着现代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东罗马帝国”这一名称,以强调其与西罗马帝国的历史延续性。同时,“拜占庭帝国”这一术语也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研究中世纪欧洲与东方关系时。
二、表格展示
历史时期 | 常见称呼 | 来源/背景说明 |
公元4-15世纪 | 东罗马帝国 | 后世史学家为区别西罗马而使用的正式名称,强调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延续性 |
中世纪至近代 | 拜占庭帝国 | 西方史学家因首都位于拜占庭而命名,非当时官方名称 |
中世纪欧洲 | 希腊帝国 | 欧洲人误以为东罗马是希腊文化的延续,实则其文化为罗马传统 |
现代史学 | 东罗马帝国 / 拜占庭帝国 | 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两种称呼,前者强调历史连续性,后者侧重地理与文化特征 |
当时官方 | 罗马帝国 | 东罗马统治者自称为“罗马人”,认为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 |
三、结语
“东罗马”这一称呼虽为后世史学家所用,但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无论是“东罗马帝国”还是“拜占庭帝国”,都是对这一重要文明的尊重与理解。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关注其真实面貌,而非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