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全诗的译文】一、
《遍身罗绮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出自《新乐府》组诗之一。该诗通过描写一位身穿华丽绸缎的女子,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权贵奢侈生活的批判。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罗绮”这一象征富贵的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引发读者对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罗绮何足道?此身非我有。 | 华丽的丝绸又有什么值得炫耀?我的身体早已不属于我自己。 |
身上衣裳口中食,皆是利人之物也。 | 衣服和食物,都是别人剥削来的成果。 |
不知织妇机中苦,但爱罗绮身上光。 | 不知道织女在织布机前的辛劳,只贪恋绫罗绸缎的光彩。 |
天下父母心,尽日为儿忙。 | 天下的父母,整日为子女操劳。 |
吾闻阿母言,欲问无由得。 | 我听母亲说,想问却无法开口。 |
愿得长如此,年年不作客。 | 希望能一直这样生活,每年都不再漂泊。 |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简析
《遍身罗绮者》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中阶级差异的严重性。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穿华服的女子的内心独白,实则借她之口,道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深切同情。
如需进一步了解《新乐府》或其他白居易作品,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遍身罗绮者全诗的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