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意思解释】“鞠躬尽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勤勉敬业地为某项事业或职责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臣不胜犬马之心,谨遣子男中郎将昭,奉书以闻,愿陛下圣寿无疆,万岁千秋,臣死且不朽。”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鞠躬尽瘁”,但后人常用此成语表达对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赞美。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鞠躬尽瘁 |
拼音 | jū gōng jìn cuì |
出处 | 原文虽未见于经典文献,多用于后世文学作品中 |
释义 | 形容竭尽全力,尽心尽力地做事,直至耗尽精力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
近义词 | 全心全意、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反义词 | 悠哉游哉、敷衍了事、草率应付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鞠躬尽瘁”最早并非一个完整的成语,而是由“鞠躬”和“尽瘁”两个词语组合而成。“鞠躬”原指行礼时弯腰低头的动作,象征恭敬与尊重;“尽瘁”则指竭尽心力、劳累至极。两者结合,便形成了“鞠躬尽瘁”这一表达忠诚与奉献的成语。
在古代,该词常被用来形容忠臣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皆雅言也。”虽未直接使用“鞠躬尽瘁”,但其精神内核高度契合。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鞠躬尽瘁”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人。无论是教师、医生、科研人员,还是普通劳动者,只要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投入工作,都可以被称为“鞠躬尽瘁”的代表。
此外,这一成语也常出现在领导讲话、表彰大会、媒体报道等场合,作为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符号。
四、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适用于正式场合、表扬性文章、人物事迹介绍等。
- 注意事项:避免用于贬义或讽刺语境,以免造成误解。
- 搭配建议:可与“死而后已”“全力以赴”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总结
“鞠躬尽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以上就是【鞠躬尽瘁的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