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此俱寂】“万籁此俱寂”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句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句话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空灵的自然环境,万物仿佛都沉入了静默之中,只有寺庙中的钟磬声回荡在空气中。它不仅表达了自然的静谧之美,也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归于内心的禅意。
一、
“万籁此俱寂”是古代诗歌中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典型描写。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这种意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写实,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喧嚣所困扰,而“万籁此俱寂”则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需要寻找一份内心的宁静。
二、核心内涵对比表
项目 | 内容描述 |
出处 |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原文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意境 | 自然的静谧、心灵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比(万籁与钟磬)、拟人(“俱寂”) |
文化意义 | 表达禅宗思想,追求内心平静 |
现代启示 | 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
语言风格 | 简洁、含蓄、富有画面感 |
三、延伸思考
“万籁此俱寂”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节奏加快,人们的内心往往难以保持平静。而“万籁此俱寂”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喧嚣,也可以通过内心的力量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此外,这句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现代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万籁此俱寂”也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保护自然环境,让人类回归到与自然共生的状态。
四、结语
“万籁此俱寂”是一句充满诗意的句子,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邃的哲理。无论是作为文学欣赏,还是作为人生感悟,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们不忘“万籁此俱寂”的意境,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以上就是【万籁此俱寂】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