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先贤,寄托哀思,其中诗歌朗诵便是极具感染力的一种形式。下面精选了21首适合在端午节朗诵的经典诗歌,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第一首《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二首《天问》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第三首《渔父》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第四首《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第五首《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第六首《竞渡歌》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第七首《满江红·端阳前作》王充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佳节。
染坊店,近重午,纳兰韵事。
小窗幽记闲多少,尽付与,风流画扇。
第八首《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忘危时共水乡。
第九首《乙卯重五诗》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第十首《端午即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第十一首《端午感兴》陈与义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第十二首《端午日赐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第十三首《端午》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第十四首《竞渡诗》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第十五首《端午》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第十六首《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第十七首《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第十八首《端午》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第十九首《端午》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第二十首《端午》陆游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第二十一首《端午》杨万里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更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等爱国志士的深切怀念。通过朗诵这些诗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还能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端午节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