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伤仲永》是王安石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少年方仲永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将提供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地方有个姓方的人,名叫仲永,世代务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在明道年间,我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他,那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询问他的情况。他们说:“(他的才华)已经完全消失了,和普通人一样了。”
我认为:仲永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出许多。但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像他这样天赋很高的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尚且会沦为普通人;那么那些本来天赋就不高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都不如吧!
这篇短文通过方仲永从神童沦落为普通人的故事,强调了后天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对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