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文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

2025-06-07 06:48:32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7 06:48:32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人,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记承天寺夜游》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接下来是这篇散文的现代汉语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到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心中感到十分欣喜,于是起身外出散步。想到身边没有可以一起享受这美好时光的人,便前往承天寺寻找好友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漫步。庭院中的地面仿佛是一片清澈的积水,水中的水草和水藻交错纵横,其实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投射下来的。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太少了罢了。

这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宁静的秋夜中与友人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经历。苏轼通过描写月光下的庭院景色,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心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尽管仕途坎坷,但他依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此外,文中提到的“闲人”一词也颇具深意。这里的“闲”并非指无所事事,而是强调了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与宁静。苏轼认为,只有那些内心真正从容自在的人,才能如此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愉悦。

总之,《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首关于生活态度的赞歌。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也要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