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拿出了一张有趣的图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好奇地盯着画面。图片上画着一个圆圆的、黄黄的“鸡蛋”,它穿着一件小衣服,戴着一顶小帽子,看起来特别可爱。老师微笑着说:“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鸡蛋哥哥’的故事。”
孩子们纷纷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鸡蛋哥哥像一个小宝宝!”有的说:“它是不是要出去玩?”还有的说:“它是不是会说话?”
老师点点头,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她指着鸡蛋上的小衣服问:“你们看,鸡蛋哥哥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齐声回答:“黄色的!”接着,老师又问:“它的帽子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圆圆的!”
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还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内容。老师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把图片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鸡蛋哥哥醒来后,发现自己变得特别大。”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鸡蛋的大小,“它决定去外面看看世界,可是它太滑了,一不小心滚到了草地上。”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模仿鸡蛋滚动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师继续引导:“鸡蛋哥哥遇到了谁呢?它有没有朋友?它最后去了哪里?”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它遇到了小鸡弟弟,有的说它被小鸭子带回家,还有的说它变成了一个大蛋糕。
最后,老师总结道:“虽然鸡蛋哥哥看起来很小,但它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冒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鸡蛋哥哥一样,独一无二。”
这节看图讲述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表达,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鸡蛋哥哥”的故事,孩子们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价值和精彩。
——完——